城市家具标准化马上要实现了

上海是中国最早使用电灯的城市,1882年,中国第一批电线杆在外滩到虹口招商局码头一带矗立起来。然而随着各种通信杆、信号杆、路名牌杆等越来越多,一条条横亘在道路上空的架空线成了“黑色污染”,也是城市治理的难点。



早在十几年前,鲍诗度就敏锐把握到了众多设施建设背后的关键点——大环境系统,并有针对性地带领师生团队在国内外各城市考察调研,仅拍摄的环境、景观和公共艺术资料图片就超过20万张,搜集整理了海量文献资料。通宵达旦辛苦的成果,《“城市家具”系统设计》《环境标识导向系统设计》《铺装景观细部分析》《城市公共艺术景观》四本城市环境丛书的出版,如同围棋的“占角”“挂角”一样布好了局,一举构建出环境艺术设计大环境系统框架:“环境艺术系统设计就是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把建设项目中的规划、建筑、景观、环境设施、视觉传达、室内设计等专业进行统一的科学性的系统整合。”2007年起,鲍诗度连续策划和主持了四届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一届中国“城市家具”标准化国际学术论坛等七次国际学术论坛,创办并编辑出版了七册《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年鉴。鲍诗度以强烈的责任担当用心咨政育人,让“城市家具”系统设计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城市家具”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中国之前一直以城市设施、公共设施这样的词汇来表示。领衔负责此次“城市家具”焕颜工程全要素技术规定的东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鲍诗度,一直在各个场合呼吁:“城市家具≠城市公共设施!”他始终坚持认为,城市不止是一个工作生活的聚集地,而是属于每一位市民的大家庭,将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及各类景观场所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视为“家具”,让城市建设带有感性温度和人文关怀,是实现城市整体环境建设和文化品质提升的必由路径。


在项目实践中,鲍诗度发现,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各个环节存在着严重的“碎片化”现象,各部分之间很难真正形成相互联系与作用。为了一揽子解决这些问题,鲍诗度寻求整个“城市家具”行业标准的制定。

上海目前在打造“夜上海”经济以及垃圾分类工程,“城市家具”的建设和管理中也可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鲍诗度团队在设计改造时对路灯的高度以及设置地点都进行了规划,还将现代、智能、环保等先进技术的导入,体现历史的同时打造引领性时尚的示范道路。在垃圾分类方面,建议设立太阳能智能压缩分类垃圾桶,其可以将垃圾压缩至原来的五分之一体积,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垃圾转运频率,消除清运当中的二次污染问题。同时在垃圾箱內设置传感器和物联网模块,当垃圾箱投满之后会自动连接物联网,通过网站可以实时反映出垃圾箱的状态。


担任中国标准化协会城市家具分会会长的鲍诗度,带领东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除了继续参与开展架空线落地、合杆整治、人行道养护、绿化彩化等工程,参与浦东新区等上海市各区城市环境精细化建设,还将经验推广到了连云港等长三角城市;编制乡村垃圾、乡村公共厕所整治建设指南,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受江苏省城乡与住房建设厅委托编制《江苏省城市街道空间精细化设计建设——城市家具建设指南》于去年11月正式发布;受上海市住建委委托参编《上海市道路合杆整治技术导则》于去年3月正式发布,主编《上海道路箱体设置规范》目前正在修订阶段;受中国标准化协会主编“城市家具”行业团体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进入公示阶段……《上海市住宅小区建设“美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到2020年上海将实现“美丽家园”建设全覆盖,为此鲍诗度团队一直在努力,他希望制定出“城市家具”标准的中国化方案,向更多城市、更多发展中国家推广。



友情链接: